> 资讯 > 中国动态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郑更生: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

时间:2023-03-08 16:35来源:大督摄影VIP 作者:大督摄影VIP 点击:

“加强顶层设计,与国际接轨,将摄影学列为一级学科。”“树立‘大摄影’理念,将学科名称确定为摄影与影像学。”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近日围绕摄影学科建设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

摄影是应用广泛,具有认知、记录、表达功能的独特媒介,摄影文化领域从业人员众多、行业协会架构完整、器材市场庞大、摄影活动密集。同时,摄影由一种现代媒介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对整个艺术世界版图和未来景观带来了深刻变革。然而与蓬勃发展的摄影文化对应的摄影学科现状却是,在学科目录中被放在多个二级学科之下。针对此现状,郑更生呼吁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摄影学科建设。

郑更生认为,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文化强国建设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人才培养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大体系”,为文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摄影因其独特的视觉直观性、现场可证性、瞬间永久性,在记录社会发展和变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舞台上能做到“一图胜千言”的沟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摄影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具有国际视野、视觉涵养和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摄影呈现娱乐化、流水化趋势,大众消遣性图片和商品营销图片占主流,与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郑更生提出,高校作为高端摄影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应该有所作为。目前高等摄影教育的现状是,摄影不是一级学科,没能和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单独的学科体系,很少有高校设置摄影学院或摄影系,在有的高校甚至还不是一个专业方向,只能作为课程教学,主要特征就是散碎和被边缘化。其原因在于摄影被普遍视为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操作系统,一个技术性知识体系,而非艺术理论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例,在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摄影仍然不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层次缺失,本科教育就会形成上升通道栓塞,而长期栓塞的结果必然导致本科教育萎缩,造成高端人才培养不足,形成全社会摄影审美能力提升疲态和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失速。长此以往,由摄影技术应用大国向技术与艺术创新发展强国转变的梦想,会因人才支撑乏力而难以实现。

郑更生表示,从国际高等摄影教育来看,大部分国家都将摄影学设置为单独学科,并且注重培养复合型视觉人才。从国内摄影生态来看,繁荣且活跃的行业态势足以全面支撑摄影学科建立:摄影从业者众多,保守估计约百万以上;摄影组织众多且结构完善,仅以中国摄影家协会为例,全国地市级摄协已实现全覆盖,县级摄协覆盖率超过80%;群众基础广泛,新摄影组织和新摄影群体不断增加;摄影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断转化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硬实力。从时代发展来看,在图像、影像传播呈几何级数爆炸的数字时代,急需成熟科学的摄影学科建设。中国高等摄影教育要顺应时代做出科学调整,将之上升到学科而不仅仅是应用技术层面。

郑更生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国际接轨,将摄影学列为一级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学科的必要考量因素,摄影可分为技术知识体系与艺术知识体系。当前摄影的技术知识体系非常完整:摄影是光学、化学材料、机械、电子数码等多个技术门类的综合应用,有一条扎实且清晰的技术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的技术革命齐头并进。摄影的艺术知识体系也有足够积淀:从作品来看,自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的不断实践,积累非常丰富、厚重;从摄影史来看,其发展有高峰有低谷,脉络清晰,摄影家群体庞大;从理论研究对象上来看,除传统摄影门类外,数码时代衍生的很多跨界影像内容也应并置于视野中。摄影作为一个学科是扎实、稳定的。二是树立“大摄影”理念,将学科名称确定为“摄影与影像学”。发挥高校专业性、前沿性优势,用跨学科、跨领域眼光扩大摄影外延,对摄影与影像做贯通式研究。这有利于生成影像视觉文化与艺术知识体系;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资源支撑,对摄影技术、艺术及两者创新融合等领域从事专门研究;有利于更多的发现与发明,为艺术创作和技术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郑更生还向大会提交了加大对涉文艺领域网络暴力监管和惩治力度的提案。

提案认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网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的同时,对网络上的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特别是对涉文艺领域网络暴力现象更要给予特别关注。网络自媒体针对发生在文艺领域的事件进行歪曲或夸大事实的解读、抹黑,恶意炒作热门话题,不但对文艺工作者个人形象和文艺行业健康发展造成极大伤害,而且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郑更生分析,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既有网民单纯发泄对生活不满的因素,也有自媒体为博眼球进行的赤裸炒作,更有利益攸关方组织策划的资本运作。

解决网络暴力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方发力。为此,郑更生建议:网信部门对长期抹黑文艺领域的网络自媒体列入“黑名单账户”进行持续关注,视违规情节严重程度通知平台予以禁言、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甚至封闭账号;网络平台强化平台的相关职责,对于明显歪曲事实或者“带节奏”的留言和账号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挤压偏听偏信的空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为舆论引航导向;简化维权程序。网络暴力屡禁不止,除了高额利润驱使,还有受害者难以维权的窘境。“网暴”属于低门槛、低违法成本,受害者在主张权利时,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希望能够简化维权程序,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加大对侵权人或不履行主体责任平台的法律责任追究及惩治力度。

                                                                                              来源:中国摄影报
文字:方妍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